原來是跨境電商普遍走的是“行郵稅”,即將增值稅率、消費稅率和關稅“三稅合一”的方式,“行郵稅”是普遍低于進口貨物綜合稅率的,并且50元以下免征。
單看跨境電商稅改:
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元,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。
在限值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,關稅稅率暫設為0%;
進口環節增值稅、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,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%征收。
超過單次限值、累加后超過個人年度限值的單次交易,以及完稅價格超過2000元限值的單個不可分割商品,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征稅。
新稅法的萬能公式是:
稅收=(商品價格x增值稅率+商品價格x消費稅率+關稅)x 70%
再簡單粗暴一點理解就是,以前便宜的母嬰、日化產品已經沒有政策紅利了,但對于那些價格高的商品,他們的稅率倒是低了下來。
兩條新政放在一起可以這么解讀:從海關來看,他們并不希望把跨境的訂單推回到個人代購和水貨渠道。未來,個人海淘的效率和體驗會下降,抽檢率會上升,買家被稅的幾率增加。
這個消息低調登場后,卻炸出了響雷。稅改細節公布,最關心的問題無非都是關于“錢”的:
首先,哪家平臺受影響最大?
目前,國內的跨境電商主要分三類:
1.電商直采,也就是傳統的B2C
直采的跨境電商一般走的是傳統進出口貿易流程,受影響可能不大。
2.個人直郵
屬于“拼人品”,稅改落地后,被抽查的幾率可能增大。
3.保稅倉發貨
目前來看,收到比較大影響的是保稅倉發貨的跨境電商,這類電商一般都是提前備貨到國內的保稅區,在接到用戶的訂單后,再從國內的各個保稅倉直接發貨。一般來說,交易周期都比較短。目前,這塊的主要玩家是天貓國際、京東全球購的自營部分、蜜芽、小紅書等。
對于這部分玩家而言,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“靈活調貨”,將供應鏈更加縮短。以蜜芽為例,他們之前搞的“301”紙尿褲瘋搶節就屬于在政策落地前的緊急促銷,將原來保稅倉的庫存減少。
其次,我們以后買什么跨境產品會貴了?
對消費者來說,稅改之后,部分商品的到手價格可能會變高;但部分也會更便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更多新聞請點擊瀏覽: